大众日报记者 田汝晔 吕乐 王佳声 都镇强 李丽 黄鑫
6月25日上午10时24分,从广州出发的CZ3199航班平稳降落在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这架客机带回了第27批援坦桑尼亚中国(山东)医疗队队长、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张军桥的骨灰。
10时26分,机舱门开启,张军桥的弟弟张海桥双手捧持骨灰盒,缓步走出。他紧抿嘴唇,眼眶通红。张军桥的妻子祝琴双手捧着丈夫的遗像,紧随其后,神情悲痛。照片中,张军桥目光坚定,嘴角挂着温和的微笑。
随后,两人通过飞机廊桥,与机场贵宾室里焦急等候的亲属短暂会合后,随即启程,护送英魂归乡。
中午12时许,张军桥的骨灰抵达故乡潍坊。在潍坊市殡葬事业服务中心第一殡仪馆兰厅内,张军桥的遗像悬挂于大厅中央,两侧的挽联上书“白雪有情亦落泪,苍松无语同含悲”。簇拥的菊花丛中,骨灰盒静静安放。家人提前摆放的两束蓝紫色小花,寄托着深沉的哀思。
张军桥的亲属、同事、同学胸配白花,依次缓步走进兰厅,绕灵一周,默然致哀。张军桥的爱人祝琴一身素黑,立于一侧,坚持与每一位前来的吊唁者握手,反复道谢。兰厅外的殡仪馆广场上,闻讯赶来的众多市民群众手捧菊花,静静守候。
苟增委和王显朋是潍坊雷霆救援队的队员。“张医生是教我们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的老师。得知他牺牲的消息,我们都很悲痛。”苟增委拿出手机,边给记者翻看张军桥为他们义工教学指导的画面,边抬手抹去眼角的湿润。
“我们不会让老师的‘心跳行动’停下!”王显朋哽咽道。为提高公众的心肺复苏急救能力,张军桥曾自费购买设备进行公益教学。“是张老师引领了我们,接下来,我们还要到企业、学校、广场,把急救知识传递下去。”
人群中,潍坊市民李女士手捧菊花,匆匆赶到。她的母亲曾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化疗,陪床期间,不仅见过张军桥医生,更听闻过他的事迹,以及同仁对他的赞誉。“以前,总觉得英雄距离我们很远,如今英雄归乡,作为一名潍坊市民,我没有理由不过来。”李女士说,很心疼他的家属,他们承受着巨大的悲痛。
生命终有归途,医者仁心却如明灯常伴。张军桥虽已“远行”,但他点燃并传递下去的“心跳”火种,让他的精神与奉献从未离开。
瑞和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