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记者 霍海澎 苏欣雨
禁毒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陕西省禁毒战线上,为了守卫人民幸福安宁,奋战在打击防范毒品犯罪一线的缉毒、戒毒民警,直面艰难险阻,竭尽全力将“黑暗”挡在你我视线之外。
在第38个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群体,听听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禁毒故事。
1 抓回毒贩后,她才发现腿上青了一大片
禁毒警察被誉为“行走在刀尖上的人”,女禁毒警察更是凤毛麟角。宝鸡市公安局凤翔分局刑侦大队民警吴燕(化名)就是其中的一位。
“当刑警能破案,分局的各个警种里,我最想当刑警。”6月24日,吴燕说。
2009年,还是当地派出所户籍民警的吴燕,主动申请加入宝鸡市公安局凤翔分局刑侦大队,干起了缉毒工作。选择当刑警,就意味着要直面各种危险。
有一次,吴燕和同事到汉中市抓人,当走到太白县潘太路时,毒贩的车迎面向吴燕等人的车加速冲来。吴燕发现情况不妙,呼喊着让司机立刻避开,两辆车擦身而过,对方的车冲进了旁边的绿化带。
“我们吓蒙了,吴燕姐却十分冷静、果断。她第一个冲下车,手里提着警棍,徒手打开变形的车门……”吴燕的同事说。
抓回毒贩后,她才发现腿上青了一大片。“当时我全部的心思都在如何将毒贩抓住。直到回来,我都不知腿是在哪儿碰的。”吴燕说。
面对穷凶极恶的毒贩,吴燕以过人的勇气和毅力展现了当代女缉毒警察的担当,也用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锐,捕捉到很多案件里隐藏的细微线索。
2021年初夏,吴燕得到线索,辖区一条街道餐饮企业排放的废水中吗啡含量偏高。为了查明原因,她顶着烈日和恶臭,对区域内所有排污口逐个开展采样分析。确定区域后,为了不打草惊蛇,她对相关餐饮门店逐一进行秘密排查。
那段时间,吴燕每天早上、中午都会买同样的饭进行采样。经过近一个月的艰苦工作,吴燕发现,位于凤翔区秦凤路步行街的某小吃店,有在佐料中添加罂粟壳增香的嫌疑。
吴燕对该小吃店的进货渠道进行了跟踪调查,掌握大量证据后,对小吃店老板进行传唤询问。铁证面前,该小吃店老板如实供述了多次从外地购买罂粟壳,经粉碎添加至辣椒油里的犯罪事实。
为了进一步深挖案件,吴燕立即向宝鸡市公安局凤翔分局领导汇报。宝鸡市公安局凤翔分局很快成立专案组,并联合环食药犯罪侦查部门展开调查。她和同事先后奔赴西安、甘肃、四川等地取证调查,经过连续作战,先后抓获20名贩毒人员,斩断了一条由外省向陕西省贩卖罂粟壳的涉毒通道。
2 用多彩活动点亮希望之光
“在戒毒所里找到生活的目标,很重要。”6月20日,陕西省女强制隔离戒毒所教育矫治科科长刘多与记者分享戒毒工作的心得。刘多介绍,她在女强制隔离戒毒所已经工作近10年。她深知,帮助戒毒人员重返社会,需要点亮她们心中的希望之光。
“这里的戒毒人员多为40岁以上女性。由于家庭破碎、认知偏差、精神压力等原因,她们沾染上毒品。”刘多说,戒毒人员进入戒毒所后,往往比较自闭、负面情绪严重。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选择用艺术为她们打开一扇“窗”。
每逢传统佳节,刘多便组织戒毒人员编排节目,丰富她们的戒治生活。“在这个过程中,看到大家脸上的笑容增多,我就知道,自己在做有意义的事。”刘多说。
19岁的娜娜(化名)为减肥被他人蛊惑吸食毒品,大学一年级便坠入深渊。入所时,娜娜瘦削、自闭,总是窝在角落。一次舞蹈排练,刘多敏锐捕捉到娜娜有极强的节奏感,便找来舞蹈视频让娜娜学习。从跟着学舞,到自己编舞,再到教同伴跳舞,舞蹈成了娜娜戒治生活的乐趣与支点,她因此变得越来越自信。离开戒毒所后,娜娜成了一名舞蹈老师,开启了全新的人生。
“丰富的教育矫治活动能让戒毒人员感受到快乐和放松,也能点燃戒毒人员兴趣的火花,帮助其重新认识自己,发现那些被毒品掩埋的才能和热情。”刘多说,为了让这份“光”更持久,她还精心编印了《逐光日记》,引导大家在戒毒所里找到自己的“光”,最终“心存希冀,目有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彻底走出毒品的阴霾,拥抱无毒人生。
3 让更多人了解毒品的危害
开展多种形式的禁毒宣传教育,是禁毒工作的重要一环。禁毒宣传可以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可以让人们了解如何避免接触毒品、如何拒绝毒品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宝鸡市金台区禁毒教育基地讲解员刘茜就是一名禁毒宣传员。
“很多人来我们基地参观后,对毒品危害的认识更进一步。”6月24日,刘茜说。
2020年12月对外开放的宝鸡市金台区禁毒教育基地位于宝鸡市文化艺术中心科技馆A区,总占地面积550平方米,是一个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展禁毒宣传教育的公益性场所。
“目前,该基地已接待参观人员超5万人。从直观认识到切身体验,参观人员可沉浸式了解毒品对社会、家庭、个人的危害。”刘茜说。
“这些看似常见的‘零食’,其实是伪装成零食的毒品……”6月23日,陕西省女强制隔离戒毒所“警花花”禁毒法治宣传队干警走进西安市未央区东前进小学,给学生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禁毒宣传进校园活动。
活动现场,干警将“神仙水”“跳跳糖”“巧克力”等一系列看似食品、饮品的仿真毒品模型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直观地识破新型毒品的伪装,帮助他们增强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我们从去年开始联合未央区教育局开展‘一周一校’‘一校一特’禁毒宣传活动,将禁毒教育带到未央区中小学课堂上,重点增强学生对新型毒品、新型伪装毒品的辨别,以禁毒手语操、歌舞、情景剧等形式,寓教于乐,让识毒、防毒、拒毒理念根植于孩子们的内心,实现禁毒教育在全区学校全覆盖。”“警花花”禁毒法治宣传队负责人柯雯说。
今年春运期间,“警花花”禁毒法治宣传队前往客运站、高铁站等人员密集区,宣传违禁品等相关禁毒知识;元宵节期间,走进社区,让群众通过猜灯谜的形式学习禁毒知识;3月,开学季进校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警花花”禁毒法治宣传队积极向身边人宣传禁毒知识,为构建无毒社会贡献力量。
瑞和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